以建设知识产权强市为目标,湖北荆门——打造“硬实力” 优化“软环境”
2022-03-03 10:00 近日,2021年度湖北省高新技术企业百强名单发布,荆门市4家企业上榜。湖北省正在加快建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知识产权强省,企业创新活力蓬勃,荆门市多家企业“榜上有名”,得益于多年来不断推进知识产权运用转化,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截至2021年底,荆门市有效发明专利数量达1587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6.11件;有效注册商标总量为2.0838万件;PCT国际专利申请19件,均在湖北省名列前茅。
“荆门市创新活力不断提升,正是由于我们多年来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以建设知识产权强市为目标,以提高知识产权对经济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为主线,持续推进知识产权事业高质量发展。”湖北省荆门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党组书记、局长陈晖介绍,扎实的知识产权工作为荆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优化营商环境发挥了积极作用。
优化环境促运用
“当前,营商环境作为一个系统性的‘软环境’,已成为评估一个城市经济发展和竞争力的重要指标,而知识产权是营商环境评价的重要指标,荆门市确定了‘全国一流、全省最优’的营商环境目标,对知识产权提出更高的要求。”陈晖介绍,2021年以来,荆门市以优化营商环境为导向,以解决科技型企业融资难题为目标,探索“知识产权+银行+担保”的融资模式,为荆门市培育创新沃土打下基础。同时,该局积极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主动对接荆门市金融工作局、中国人民银行荆门市中心支行,组织召开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座谈会,促成7家企业的知识产权质押贷款项目,帮助企业融资9785.97万元。
在该局的积极争取下,在荆门市开展知识产权信贷业务的银行逐渐增多。湖北楚稻香粮油有限公司是上述举措的受益企业之一,该企业将17件商标质押给荆门市融资担保集团有限公司获取担保,成功从中国工商银行贷款300万元。
陈晖表示,荆门市促进知识产权运用转化的工作,为当地科技型企业纾难解困,也为市场主体保持创新活力提供持续的动力。“下一步,我们还将继续大力实施专利转化专项计划,积极搭建以专利技术为核心的成果转化平台,加强知识产权金融服务,完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政策,有效缓解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题。”陈晖说。
深入一线强保护
营商环境的优化,离不开知识产权的强力保护。2021年,荆门市印发实施《关于进一步强化全市知识产权保护的实施方案》(下称《实施方案》),为当地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注入了“强心剂”。“今年,我们深入贯彻《实施方案》,建立常态化、规范化的知识产权行政执法机制,组织开展知识产权执法专项行动,严厉打击各领域知识产权侵权假冒行为。”陈晖介绍,2021年荆门市积极构建知识产权大保护格局,建立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推进知识产权调解基层机制建设,制定了《荆门市技术调查官参与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办案的工作规则(试行)》,从化工、机械、光电技术等技术领域遴选出荆门市首批调查官38名,让荆门市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更加专业化、精细化。
据统计,2021年,荆门市深入开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办理各类知识产权行政执法案件119件,其中专利侵权纠纷裁决和调解案件13件,电商领域专利侵权纠纷案62件,商标侵权案件44件。
“靠近行业、紧贴企业,为企业提供知识产权综合性维权服务,是我们2021年重点工作之一。去年,我们大力推进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工作,将维权援助和指导服务深入一线。”陈晖介绍,2021年11月,荆门市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开始运行,到目前已办理4起案件;荆门市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专家库已在湖北省范围内征集数十名专家;荆门市将在产业密集区建立数个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工作站。
“近期,荆门市确定了打造全省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定位,对推进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如何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在创新驱动发展中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将是我们荆门市知识产权工作下一步重要任务。”陈晖表示。(通讯员 苏余)
(编辑:侯岭)